【四月份意识形态学习资料】深刻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牢,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强思想保证。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出强大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呈现出独特思想魅力和巨大实践伟力,蕴含着新时代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为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坚强思想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新征程上,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一要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破解时代问题、实践难题,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内容,着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理论自觉,以理论创新、理论创造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理论创新创造中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在站稳人民立场、体现人民意志、满足人民需求、凝聚人民智慧、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获得人民拥护中不断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旺盛生命力。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许多新的重要部署。作为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人类先进文明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走向美好未来的精气神。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繁重,加大了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弘扬时代主旋律显得尤为紧迫。新征程上,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凝聚民心、汇聚民力中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影响力,吸引千千万万群众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力量凝聚成强大合力,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事业当中。一是要发挥精神力量,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筑牢理想信念,推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要抓好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要做好浸润融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全面回应人民愿望心声,不断引领社会多样性思想,壮大主流舆论,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要看到,虽然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激烈。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摄地位。要坚持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更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培根聚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各方面各环节。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结合“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五个必由之路”“六个必须坚持”等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注重从当代中国鲜活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创造新概念、创立新范畴、构建新话语,并以此深度阐释中国道路、中国发展、中国问题,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原创性知识体系。要按照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要求,培育壮大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以提升管网治网用网能力化“变量”为“增量”。根据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原则。当前,要适应现代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主动把握全媒体发展大势,掌握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主战场的主动权。一方面,紧跟各种传播平台发展步伐,创新传播手段,把传统媒体内容优势和新媒体传播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另一方面,按照“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的要求,推进依法治网,促进网络意识形态空间更加积极健康清朗,使主流意识形态在竞争比较中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主导权。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有效抓手和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切实抓牢领导权、善用管理权、掌控话语权。

增强阵地意识,坚决守好“责任田”。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要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要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严格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建好、管好、用好新闻舆论、文化文艺、社科理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学校思想教育、民族宗教以及其他大众文化产品和商品广告宣传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绝不允许主阵地丢失而法外之地、舆论飞地显现的现象发生。

加强队伍建设,坚决建好“生力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要求,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建设。要增强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努力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中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强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要加强专业训练,科学预判、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新机遇,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话语创新,不断增强工作创造性和亲和力。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将增强斗争魄力、勇气和提高斗争艺术、能力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底线思维。

建立机制,坚决强化“硬约束”。要通过建章立制来管住根本、管好长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体系。要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领导主体,建立健全督促考核的制度体系,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的建设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同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考核。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和舆情监控处置等机制,动态分析意识形态领域情况,预判舆情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监测预警,研究提出应对处置措施。抓好意识形态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完善意识形态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发挥好政治巡察和巡视利剑作用,强化问责刚性,对落实责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